回想五年前,亞明獨自一人面對法庭審訊,僅拜託抽空到庭的一位同事,幫手聯絡母親及妻子,托詞自己臨時要到內地公幹,約兩星期後才返港。回復自由後,亞明若無其事地回到家中,只是心中後悔,並暗暗對自己說,千萬不可再偷拍了。此後,亞明照常工作及生活,對曾被捕一事絕口不提,家人完全不知他曾惹上官非,亦不知他三幾年後又再開始受到偷拍問題影響。
五年多後,在家人支持下,亞明終於首次接受面談輔導,他很懊惱地對輔導員說,以前總認為靠自己決心一定可以改到,加上不想家人擔心,所以從不曾想過要找專業人士處理問題,即使再受到偷拍影響,都一直收收埋埋,直到再次被捕,警員上門調查而無從隱暪,妻子才知道亞明已非首遭。亞明滿臉自責地說:若自己肯及早找人傾談,也許問題不會累積到如今令他再犯的程度。
法庭量刑時,往往注意當事人有沒有悔意。筆者輔導曾有風化行為的男士多年,卻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,且叫延遲的悔意吧。被捕後,他們流露真切後悔,並為使家人擔心難過而感到很內疚,甚至肯付出一切作補償。然而,他們回憶犯事當刻,心中彷似毫無悔恨,卻充塞著刺激和誘惑。是甚麼原因令他們的體會變得遲鈍?而事過境遷,當後悔害怕都淡化後,部份人甚至因相同違規行為再失足。
原來人如何處理後悔這感受,往往會帶來不同的結果。當人犯事後會產生短暫的內疚感,為使自己好過一點,會下意識地做出一些事,例如答應自己這是最後一次去偷摸女人,又或刪除所有偷拍照片,讓自己以為事件就此揭過,心就舒服了,但這樣做卻避開原來那份因後悔而來的不舒適感,更無法藉此帶出更徹底的改變。
悔意,可能只是改變的起點,而持久深入的改變,須要植根於個人的信念系統,而對人性及兩性的核心信念,往往與男人的家庭成長經驗息息相關。明愛朗天計劃將舉辦『重塑新生~延長改變的動力』男士小組,使積極的改變更持久,有興趣者可致電3104-1221查詢詳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