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扶手電梯上偷拍了一位女士裙底被發現!那一刻,腦海一片空白!」

「一直以來,對偷拍是認識的,從網上、色情片…裙底未見過嗎…」

 承認做錯,承擔後果

回顧在五月間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控遊蕩,我覺得咁樣做係唔啱,對唔住對方。可以在這裡(明愛朗天計劃)無咩壓力下傾談,並無帶來不安,是「輕鬆」的懲罰,不是痛苦或帶來唔舒服。我相信係因為自己做過的事而帶來今天要承受的後果,做錯事要受罰,要承擔後果,無論怎樣,犯法就是嚴重的錯失。反省下來,「無人知」、「一次啫」、「好奇」、「好小事」、「無人覺嘅」都是影響這次事情發生的,感到後悔,也接受結果。我覺得被揭發係一件好事,可以幫自己制止這些錯誤的行為,『衰道德』唔係好有型…

我回想小時候看書而認識的「勿因善小而不為,勿因小惡而為之」,是支持自己面對承擔的信念。這次是「好機會」,可以「輕鬆地後悔」,仲可以自由活動,唔使坐監,或者守社會服務令。雖然會影響未來人生,不過已經是最輕的後果。

內疚、後悔、羞恥

我對所犯的事情感到內疚、後悔,那是源於「唔好嘅事已經發生,又同自己有關…內心感到悔恨、極度不安、並且覺得羞恥」.這些事情存在於自己心目中是「有位置、緊要、在乎」的,才有「咁唔舒服」;而感覺羞恥,因為事件涉及的是違反道德。

社會覺得「呢啲人」無得改

我覺得做過「呢啲嘢、犯風化」給社會大眾帶來的印象是「無得改」,與打架、加入黑社會不同,這些都會被認為改過後可以是個好人,甚至會被選為傑青,但係做過強姦、非禮、偷拍的人,都會被標籤為變態,就算係十年之間無再做,也不會被社會視為改過,仍然會覺得是「呢啲人」。對於自己的情況,我承認是做錯,不過不認為自己是病態,這些都令我選擇將犯下偷拍一事不向別人提及。

面對歧視

在說起犯性罪行所帶來的影響,我發覺這是道德禁忌,「嗰啲人、就喺咁嘅人、嗰類、變態、痴線」,其他人會用有色眼鏡睇你,知道你做過呢啲嘢,「唔會同你做朋友、避開你、遠離你」,這是叫我唔會將件事講俾其他人知,「講哂俾人聽,會控制唔倒其他人點俾反應,係個無底深淵,喺生活圈子會被『K。O』」。不過,我自己相信「壞咗」是可以「調較」好的,「唔係一世都係咁」。

「逃避」與「面對」

當所犯的是涉及風化,絕對不可以給其他人知道,否則會破壞自己和朋友之間的關係,無論男女都會與自己保持距離、避開自己,就算怎樣說自己不會再做,別人也會感到不安。這是我選擇不向其他人透露自己曾做出偷拍的考慮。我「避開」不向所有人提起這事,並不是我選擇逃避自己所犯下的過失,而是知道到其他人可能將會有的反應,會阻礙自己面對這事情和承擔後果。

抗拒自己,認同自己 

「在『臭格』中渡過的十小時,好難受!在法庭上,眾目睽睽底下,被宣讀自己所犯的事,是另一次難受…嗰一刻接受唔倒自己、怨自己!如果無做過,就唔使係度喇!」

當時令我「抗拒自己」、對自己憎恨、埋怨、責備,令自己陷入難過和糾纏於此事之中,不斷追尋為何發生此事。我反問自己「如果唔係自己做錯,點會有咁樣嘅後果,又無人迫自己去做」,承認自己做錯,出於當時自己被「shoot down」了,腦海一片空白,加上好奇心驅使,偷拍便發生了。原來,這種「反問自己」,「要先說服自己,才有能力說服別人」,早在細個時的「駁咀」經驗中已經學懂,反省就是這樣歷鍊出來。

當我接受自己做錯,讓自己回望整件事和帶來的影響,比較自己所體會的和通常其他人的講法有甚麼不同,這讓我可以再次「認同自己」,而不再陷於以「犯風化案,做錯事」及所帶來影響的氣氛下看待自己,亦相信自己會承擔後果,而這些一連串的反問、反思、面對後果的經驗,更成為日後不要自己做出類似行為的提醒。同時,又不會要自己只集中去睇呢件事而打亂、忘記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計劃、追尋。

一個小故事所說的:『和尚師傅與和尚仔過河時,遇上一個女子求助,和尚仔想到出家人不能接近女色,於是拒絕了。但和尚師傅二話不說,便背着她過河了…過河後,和尚仔一直不明白,經過良久的沉默,還是忍不住問師傅:男女授受不親,何以師傅卻會背着她過河?師傅答道:我已經把她放下,為何你仍未把她放下呢?』

坦誠接受自己做錯,就要面對後果,令我可以對待這件事的睇法就好似「根本無這個file」以作完結,不要影響自己日後的生活。

在過去一年,在朗天的傾談,有機會讓我重拾自小長大過程中,被遺忘了的經驗,幫助自己重新面對一些看起來不愉快的事情,更在從中尋找到一些值得自己回憶、細味的感覺.在接受感化令的艱辛日子中,帶給內心一點微笑,令自己再次尋找到生活的意義,而不是納悶於被別人認為是不愉快的故事,這就是我生活的力量!

古仔

25-7-2013

*   *   *   *   *   *   *   *   *   *

「尋找失落的自己」– 在「朗天」尋求輔導,是一段怎樣的經歷?  古仔

江:你說未有來(朗天)之前,覺得來這裡是「照肺」、「牢獄」;剛才你說來到這裡可以傾、可以講到心底的東西。如果請你形容這過程,你會怎樣去形容呢?你又會給這過程一個怎樣的名字?

古仔:這過程幾可愛…我會叫它「搵番自己」、「尋找失落的自己」,可以在過程中反觀自己。人越大,學到的知識越多,同時,會忘記了自己。究竟自己當初為何會這樣?在過程中我失去甚麼?得到甚麼?這些都可以在這裡傾偈時「搵得番」!時間並不需要太長,大約一小時的會面時間,在這一小時,我可以搵番一些一直都是屬於自己的東西,好像生活中的智慧、個人興趣、心態…更加認識自己。

江:你剛才形容,可以搵番好多智慧。初時你提到來這裡面對件事,會不會是「牢獄、照肺」。有機會這樣面對,這樣傾,對於你去面對從這件事帶來的後果,有沒有甚麼不同之處呢?

古仔:其實,可以來這裡傾,為我減輕了一點壓力,雖然是要多見一個人,反而見多一個人會帶來給自己一點輕鬆。我見感化主任的經驗是一點也不輕鬆,過後整個人都好sad、唔開心。反而來這裡傾可以帶給自己一點輕鬆,對件事的壓力是可以減輕的。很有趣的,因犯事要多見一個人應該會更加辛苦、更唔開心,相反,見你可以為我帶來點輕鬆。

江:你提及的「輕鬆點的幫助」,對你來說,是好還是不好的呢?

古仔:絕對是好的。本來是「鬱埋鬱埋」的,好像一條橡根被拉得繃緊,似個皮球被壓扁一樣,但竟然有地方可以減壓,令人感覺好舒服、輕鬆,不至令人「鬱埋鬱埋」、胡思亂想…

江:這些是關於這件事發生之後帶來的影響。對於你面對犯錯的那件事,在這裡傾談,有沒有為你帶來甚麼不同的呢?這輕鬆、不至於「鬱埋鬱埋」、壓力減輕…

古仔:不同的是會真的知道自己「犯事」「錯咗」,並非如一般的只知道錯,是再深層次少少、認認真真地知道自己是完完全全的犯了錯。

江:反而是輕鬆一點,可以讓你想深入一點。

古仔:認錯的層次是完全不同的,雖然我犯事之後是即時認錯,但那是因為自己「犯事斷正」,證據確鑿,又係事實,是「被迫認錯」,因自己無唔認錯的理由。但在這裡和你傾偈,重新面對,為當日所犯下的「認錯」,相比我當初被捕時的「認錯」,在層次上是完全不同的。如今是了解自己錯的是甚麼,為何會犯錯,也完全接受自己是做錯。並不是只針對件事是怎樣「錯錯錯錯錯」,而可以重新檢討這件事之中的「錯」,這個「錯」是怎樣來的,也更全面的去了解「認錯」,也了解這次犯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