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.10.15 蘋果日報-五度入獄 性罪犯認無聊犯案 明愛朗天計劃 輔導釋囚重生

明愛朗天計劃自2008年起支持曾有「性侵犯他人」問題或曾觸犯性罪行人士對抗問題,重拾個人良知價值和融入社會。有性治療師坦言曾聽過社會人士批評「呢班人抵死」,然而,求助人的坦誠和毅力是令他繼續服務的最大動力。

明愛朗天計劃 – 性健康重建服務項目主任兼性治療師江寶祥稱,這是一項先導計劃,「即係之前冇人做過」。此計劃的服務使用者全是自願參與,有25%的求助 人是曾犯風化案的釋囚,餘下的包括正接受感化令或社會服務令者、剛被逮捕人士或自願尋求幫助的人士。

江寶祥解釋,性侵犯他人的行為包括非禮、強 姦、偷窺、偷拍、露體和性侵犯兒童等,然而,做出以上行為的動機卻不一定和「鹹濕」有關。他說,高科技如電話的拍照功能和應用程式令偷拍變得容易,網上也 容易接觸色情資訊。曾有個案以為女性都如成人影片的橋段般,被侵犯仍會默不作聲,到犯案時被抓才知現實不如想像。

Simon(46歲)曾干犯非禮罪五度被判入獄,行為持續了10多年,坦言曾對自己非常失望,甚至怨恨自己「點解明知做錯都犯完又犯」。他感無力改變,更揚言「我呢世都係咁,唔會改到」,對自己全無信心。惟接受輔導後,「諗番轉頭,當時想犯事都係因為無聊冇嘢做」。

Simon又說,縱使他犯案後無法再從事以前的教育工作,惟透過和輔導員傾談及小組活動,從沮喪和失望中重新發掘自我價值和結識新朋友,也重拾自信面對社會的目光並找到工作。

「幫佢哋即係解決根源問題」

30多歲的阿左多年前曾犯非禮罪,羞於面對過去。他認為計劃能幫助他重整過往的人生,同時為社會「除害」。「一個性侵犯者可以傷害好多人,幫佢哋即係解決根源問題。」他說。

江寶祥指曾聽過不少人說性侵犯他人者「抵死」、「唔抵幫」,尤其他以往曾聽性侵犯受害人述說所受的傷害,也令他對工作感到迷惘。惟接觸求助人漸多,發現他們也是被問題困擾,「而且佢哋好有決心同毅力想過正常人的生活,唔係都好值得欣賞咩?」